断于科考之外吗?为何他顺利入场?……”
&esp;&esp;张文远冷冷地看着他,一句话都没说。
&esp;&esp;“张兄,到底怎么回事?你说话!”秦放翁也急了。
&esp;&esp;“我已尽力!”张文远缓缓吐出四个字,再没有了下文。
&esp;&esp;秦放翁瞅着他颤抖的头发,终是不忍:“张兄,我也知道你已尽力,现在咱们也只能寄希望于最后一道关卡了,只要他不能踏足前八十一,就还有机会!”
&esp;&esp;张文远的眼睛慢慢亮了。
&esp;&esp;对啊,还有一道关卡!
&esp;&esp;什么关卡?
&esp;&esp;进士关!
&esp;&esp;殿试进士分两种,一种是圣殿直接录取的,每一届只有八十一人,这八十一人称为“圣进士”,是进士中含金量最高的。
&esp;&esp;大苍国四十州,每州每届都有200人至800人中举,拥有了殿试资格,加起来有上万人。
&esp;&esp;还得加上前些年拥有资格却没有中试的“留级生”。
&esp;&esp;这留级生的队伍就庞大了,足有十万之众,全都是历届殿试落榜之人,也就是说,理论上每届殿试符合参试资格的人有十几万人,当然,这些人有的死了,有的老了,有的自知考不上也就算了,真正参加殿试的考生,每届都在三万至五万。
&esp;&esp;今科大苍殿试,总参试人员是历年来比较高的,多达五万三千人。
&esp;&esp;五万三千人中,圣殿取八十一名圣进士,这比例低得可怜。
&esp;&esp;谁都没把握能中得了圣进士,哪怕是一州会元都没这个把握。
&esp;&esp;科考三年才一次,如果每次只取这么一点点人,如何够用?所以,圣殿给了各大世俗政权一个权力,那就是分配给各个国家一定的配额,允许这些国家在这八十一名天才之外的人中,择优选拔进士。
&esp;&esp;这种进士就叫赐进士。
&esp;&esp;赐进士的名额,按照国家大小、国力强弱、国家影响力等诸多因素,由圣殿科考之前下发,大苍国的赐进士名额,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准,这一届允许360人。
&esp;&esp;这是不是说明皇帝也有很大的取士之权?
&esp;&esp;当然有!这360人就是他选的,基本上由他说了算。
&esp;&esp;但是,他的权力是受制约的,皇帝要取士,必须在圣殿划下的框框中选。
&esp;&esp;什么框?
&esp;&esp;就是科考之时,圣殿自行录取81人,另外给你一千名优胜者的名单,这份名单被称为“候选进士”,皇帝只能在这一千名候选进士名单中,优选360人,正式成为“赐进士”。
&esp;&esp;这种机制的建成,是圣殿与世俗政权长期合作达成的妥协。
&esp;&esp;也是一种不得已的策略。
&esp;&esp;圣殿掌控文路,但也离不开世俗政权的支持,如果国家治理不好,长年战乱,文人根本没办法读书,圣道也难昌。既然需要世俗政权的支持,那么你也总得给世俗政治一些权力,如果文人的一切,世俗政权都管不了,给不了你前程给不了你力量,你让文人如何为这些政权效命?
&esp;&esp;所以嘛,就形成了“有限放权”的政策。
&esp;&esp;圣殿取最顶端的。
&esp;&esp;皇帝取高端的。
&esp;&esp;其余的人,侯着吧。
&esp;&esp;秦放翁的意思很明白,林苏既然已经进了彩虹桥,就没办法再将他拉出来,那会怎样?林苏有三种结果,一是直接考中圣进士,二是进入候选进士名单,三是落榜。
&esp;&esp;如果是第一种,他直接考中圣进士,那算他真有狠,皇帝也没办法插手。
&esp;&esp;如果是第三种,落榜,那无需费脑筋。
&esp;&esp;但如果是第二种(候选进士)呢?他们的操作空间就到了,皇帝对林苏并不感冒,再加上几个朝官的奏折,哪怕林苏拥有名扬天下的青诗、青词,也可以将他拿下。
&esp;&esp;那么,林苏有没有可能直接一步登天,踏入圣进士这个行列?
&esp;&esp;张文远、秦放翁、赵勋等人并不看好,虽然他的诗才一流,但他毕竟出身于破落户林家,林家祖宗八代都是将门,能有多深的底蕴?殿试跟会试不一样,殿试中,光是圣言注,就占到了总评分的一半权重,单靠诗词并不足以让他脱颖而出。
&esp;&es
海棠情欲